? ? ?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作出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2013年下半年以來,全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鐵面執紀,堅決查處頂風違紀者并給予曝光。通過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參與。近期,中央紀委研究室梳理和分析了群眾對各級各部門轉變作風情況的看法和要求。
群眾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總體上給予積極評價
堅決支持和擁護中央八項規定和糾正“四風”的決策部署。群眾普遍反映,中央出臺八項規定、糾正“四風”等一系列舉措,彰顯了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堅決整治沉疴頑疾的決心,體現了實干興邦的態度和魄力、求真務實的作風和形象,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人民群眾的莊重承諾,是從嚴治黨的有效措施,是聚黨心得民心之舉。有的群眾反映,中央八項規定和整治“四風”的舉措,將行為準則和規范固化為制度,對轉變作風定了“硬杠杠”,言之有物、細致具體,牽住了作風建設的“牛鼻子”,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很強,可以說是“一個規定能頂上百條制度,抓一年能管十年”。一些專家學者認為,中央八項規定體現了國家公權力主體的正確定位,對于促進各級領導干部改進工作作風、更好地服務群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糾正“四風”不僅順應民意,而且符合當今追求公平、公正、公開的時代潮流,體現了我們黨先進的管黨治黨理念。
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取得的進展和成效表示認可。一些媒體評價,黨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堅強決心,“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的責任觀念,以及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抓的“打持久戰”思想準備等,不僅給各地各部門深化糾正“四風”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也給群眾吃了一顆定心丸。群眾普遍反映,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和糾正“四風”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從文風到會風、從餐桌到會場,處處都能感受到作風的轉變,時時傳遞著澎湃的正能量,社會風氣和政治生態也進一步得到了凈化。據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半數的人認為,“公款大吃大喝”、“超標準接待”等現象明顯改善或有所改善。一些群眾反映,在很多細節上都能看出作風的轉變。比如,現在電視上反映老百姓的事情多了,報道領導活動的少了;規范執法執紀多了,特權現象少了;勤儉節約“過緊日子”的多了,鋪張浪費的少了。老百姓感到政府真正在辦人民期盼的事情,從黨風政風的轉變中真正受益了,對黨員干部更加信任和支持了。
對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不懈糾正“四風”有信心。國家統計局的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以上的群眾對中央八項規定長期執行有信心。一些媒體評論,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中央紀委多次集中曝光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嚴肅查處當事人。這一系列舉措,給那些對執行八項規定持觀望心態的黨員干部一個警醒,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群眾對改進作風能不能堅持下去的疑慮。很多群眾反映,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是民心所向,中央有決心,中央紀委有恒心,老百姓就有信心。“常”、“長”堅持,必有所獲,相信堅持不懈地抓下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一些學者評論,糾正“四風”是長期、艱巨的任務,既是一場非打不可的“大仗”,也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但只要黨和人民有信心,10年、20年持之以恒地抓作風建設,一定會給中國帶來不一樣的新氣象。
愿意積極踐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促進社會風氣轉變。很多群眾認為,斬“四風”不是“包大人”一人之事,而是人人有責。全社會都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行動起來,努力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把轉作風內化為一種精神追求,形成長期堅守的自覺習慣,做社風民風轉變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這場深刻的風氣變革,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凝聚正能量,為中國夢增光添彩。有的網民留言說,習大大提出要堅決糾正“四風”,咱老百姓也要嚴格落實啊!中國青年報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成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發現“四風”問題會向有關部門舉報。一些高校學生呼吁,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積極關注時政,完善提高自己,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杜絕鋪張浪費,做時代精神的踐行者和推動者。
群眾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還存在一些擔憂
群眾在充分肯定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對于改進作風的可持續性也表示出一定程度的擔憂。
一是擔心抓作風轉變是“一陣風”。一些群眾反映,部分黨員干部對整改作風只是抱著“裝樣子”的態度,打著“別撞到槍口上”的算盤,想“躲過這一陣”再說。有的群眾稱,現在糾正“四風”風頭緊,有些人“識時務”,能“自覺”將尾巴夾一陣子,等風頭過去了,狐貍尾巴沒準還得露出來。
二是擔心糾正“四風”可能搞形式主義。一些地方在反對“四風”過程中形式大于內容,出現以形式主義反“四風”的現象。群眾最擔心的就是這樣“轟轟烈烈走過場,辛辛苦苦搞形式”,卻看不到作風的轉變,得不到真正的實惠。有群眾反映,形式主義令人生厭,以形式主義反“四風”更讓人反感。
三是擔心中央政策落不到實處。一些地方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當做對上負責的一項政治任務,往往以文件落實文件,但對實質性工作卻不愿抓、不敢抓。有的地方在落實上大打折扣,搞變通。群眾認為,反“四風”如果只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落不到實處,中央的好政策也就失去了意義。
四是擔心整改作風出現絕對化傾向。個別單位為了達到精文簡會的目的,該開的會也不開了,該發的文件也不發了;有的部門經常搞檢查,占用干部過多精力;等等。反“四風”成了最終目的和應景之作。很多群眾表示,反“四風”要把握好中央精神實質,如果片面執行文件上的規定,容易過猶不及。
五是擔心部分黨員干部沒有真學、真走群眾路線。有的單位關起門來搞教育、搞整改,不讓群眾參與。還有一些基層社區、農村長年難見干部的影子,群眾反映問題無門。群眾呼吁“要整治四風,就要真正接受群眾監督。如果群眾看不見、說不得,還談什么密切聯系群眾、以群眾滿意為標準?”
群眾在表示上述擔憂的同時,還反映了自己身邊黨政機關和黨員干部在“四風”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有偏差,熱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一些領導干部摒棄了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將城市建設項目攤子鋪得太大,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工程投入承擔能力缺乏科學統籌,造成公共財政巨大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損害了群眾的利益。群眾認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泛濫反映出好大喜功、好高騖遠的浮夸作風,這于黨于國于民都貽害無窮,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二是官僚習氣作祟,缺乏為民服務意識。群眾反映,在某些窗口行業,“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老問題仍未得到根治,特別是在基層更為普遍。有的管理環節繁雜,程序模糊不清;有的推諉扯皮,服務態度冷淡生硬;有的隨意增設門檻,甚至“吃拿卡要”、故意刁難群眾。有群眾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發表網評稱:“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小事,但暴露出來的問題應當引起黨和政府的深思和憂慮,老百姓都在為黨內有這些害群之馬而汗顏!”
三是“三公經費”審批管理隨意性大,監督不到位。群眾反映,“三公經費”支出是一筆大數目,但其審批管理過程不夠透明,老百姓難以進行監督。盡管有些部門和單位已經向社會公開了決算報告,但公眾對很多項目和用語表示看不懂。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大力提倡曬“三公”,“三公經費”公開的做法總體還是受到群眾認可的,但個別地方落實、監督仍然不到位,有的甚至引起了群眾猜疑。
四是一些相關制度可操作性不強、約束力不夠。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各地區各部門也都相應制定了實施細則。但在群眾看來,一些制度的制定往往是“閉門造車”,可操作性不強。一些基層職工反映,改進作風的制度看似匯成了冊,但反映不出本單位本部門特點,沒有切中要害。還有的制度缺乏程序性設計,執行中彈性過大,難以做到剛性約束。這樣的制度再多也是一種應景,不可能建立起長效機制,最終還會讓“四風”問題出現反彈。
五是一些干部群眾對不正之風“容忍度”較高,“潛規則”盛行。群眾普遍認為,“四風”問題由來已久,多年來整治未絕的“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風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之中。一些基層群眾也反映,只要不直接侵害自己利益,對一些“四風”問題往往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還有群眾反映,老百姓面對這種“潛規則”其實也是無可奈何,而且還是受害者,但因無力解決這些現實問題,自己也只能是“隨大流”。
群眾對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提了一些建議和要求
第一,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法制化。制度創新是作風建設的治本之策。要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使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與法律、制度對接,用法律和制度的手段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當前特別是要完善并嚴格執行財務核準制度,將“三公經費”開支系統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加強“三公經費”審批、指標控制和報銷管理,嚴格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穩步推進“三公經費”支出公開,督促職能部門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第二,改革政績考核機制。培養好作風,凝聚正能量,要注重用好政績考核這個“指揮棒”。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以好的作風創造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業績。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把民生改善、作風轉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從“德、能、勤、績、廉”全方位考評領導干部,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健全民主考評機制,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考評干部的重要標準,實行“問績于民”。
第三,堅決整治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深化糾正“四風”,歸根到底是讓群眾得到實惠,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要把維護群眾利益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結合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整治與民爭利、“吃拿卡要”等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推動轉變作風不斷向基層深化。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及時發現和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并督促有關方面采取措施認真改進和糾正。
第四,發揮好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好作風的形成關鍵在領導帶頭。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風養成教育,引導和督促領導干部增強黨性觀念。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的帶頭意識,牢固確立在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觀念,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爭當清廉的楷模、節約的表率、勤儉的標兵,自覺抵御各種不正之風,使我們黨的好傳統、好作風發揚光大,真正形成一級帶動一級、齊心協力加強作風建設的強大力量。
第五,更好地發揮監督作用。確保中央改進作風要求貫徹到位,必須充分發揮監督作用。要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糾正“四風”作為經常性工作來抓,建立督查機制,強化日常監督。各級黨組織要加強領導,從中央到地方,一級一級地督查,使中央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紀檢監察機關要抓住重要時間節點,從具體問題抓起,加大執紀檢查力度。將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結合起來,形成治理“四風”的全方位監督網絡。
第六,加大懲戒力度。深化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嚴明紀律,強化責任追究。對那些違反改進調研、精簡會議、厲行節約等作風轉變規定的行為;對執行制度不嚴、工作紀律松散、甚至徇私舞弊的行為;對抓作風轉變態度不堅決、措施不得力的行為,以及群眾反映的作風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不良影響的有關責任人,必須予以嚴厲懲戒,做到對作風問題“零容忍”,始終保持對不正之風的嚴懲態勢。
第七,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好風氣的形成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努力。只有人人都行動起來,才能形成治理“四風”的強大合力。要將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與加強宣傳教育更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崇清尚儉成為全社會的主流。善用互聯網等新媒體,用先進典型、正義之氣,引領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弘揚新風正氣,抵制歪風邪氣,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