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興,則國家興;基層敗、則國家衰。史有古訓“郡縣治,天下安”,這一說法對今天的中國來講,同樣成立。在中國現行黨政層級架構中,縣一級黨政機構有著特殊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作為中國基層治理的領導中堅,縣委書記的政治責任與社會責任聚于一身。縣級政治如何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作用,縣委書記如何扮演好“一線總指揮”的角色,我們可以從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尋得他治理縣域政治的答案。
親身感悟、聚焦治國理政:
“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
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與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的座談,是他一直將縣級政治置于國家治理重要位置的體現。習近平在座談時曾指出:“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級政權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中央黨校黨建部副教授吳輝認為,要使這“四個全面”落地有聲、見到成效,最終要落到縣里去。有媒體分析,這與他擔任過縣委書記的經歷,有著直接的關系。但更與他對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中縣委書記重要地位與作用的戰略意識,緊密聯系在一起。作為中國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頂層設計師,總書記對縣級政治發揮的政策傳遞、區域功能、治理績效高度重視。
三十多年前,從1982年到1985年,習近平在正定縣這三年的基層工作,讓他對縣級治理以及縣委書記崗位之重要、責任之重大,有著切身感受和獨到見解。“我很關注縣一級工作。大家來自改革發展穩定第一線,對真實情況比較了解,同大家談談肯定有好處。”在年初的座談會上,他再次談及自己任正定縣委書記的感觸。1992年,習近平在其著作《擺脫貧困》中曾收錄一篇題為《從政雜談》的文章,文中談到,如果把國家喻為一張網,全國三千多個縣就像這張網上的紐結。“紐結”松動,國家政局就會發生動蕩;“紐結”牢靠,國家政局就穩定。國家的政令、法令無不通過縣得到具體貫徹落實。因此,從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看,縣一級工作好壞,關系國家的興衰安危。
有媒體分析指出,習近平曾于上世紀80年代在河北省正定縣擔任縣委書記,對縣的重要性有切身體會。中央機構主要著力在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上,省級、地(市)級機構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一個幅度較大的區域范圍的共同事務。唯有縣級機構,發揮著三個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接中央與省地方針政策、重要舉措而加以落實;與民融匯,直接發揮地方治理的指揮棒作用;作為地方主官,決定黨政機構的領導績效,塑造黨政機構的工作形象,影響社會公眾的信任程度。這三個問題解決好了,黨和國家的事業就興旺發達;解決不好,黨和國家的事業就面臨嚴峻的挑戰。
樹立榜樣、定位領導責任:
“縣委書記是領導班子的一班之長”
縣委書記是黨治國理政鏈條中的重要環節。“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習近平總書記對縣委書記這一干部群體期望殷殷。早在2008年,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縣委書記培訓班學員代表座談會上就曾強調,縣委書記肩上的擔子重、責任大,一定要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年初的座談會上,總書記再次強調,縣委書記是領導班子的一班之長,要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不把“班長”當成家長。從按程序決策、不搞個人專權,到善于增進團結、集中智慧,他要求縣委書記要做到,總攬不包攬、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同時提醒,講團結不是搞一團和氣,講和諧不是要“和稀泥”。
2013年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菏澤召開的座談會上給市、縣委書記們念了一副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說,對聯以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民關系。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習近平在座談會上表示,市委書記、縣委書記擔負著領班子、帶隊伍、抓發展、保穩定的重任,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干工作搞事業都要靠這一點,這才是“永動機”,才能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勤奮工作,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與縣委書記促膝座談,語重心長的告誡,對于為政一方的主官,可謂振聾發聵。中央黨校教授李民分析,總書記之所以如此強調縣委書記工作的重要性,源于歷史與現實的兩個方面。從歷史角度看,中國歷史從古至今,縣級政權始終保留并得到上層的重視,縣級政權良好的運作關乎基層權力的穩定和百姓的安康;從現實角度看,縣級政權在基層代表著中央的形象,同時聯系著基層廣大的民眾。如何能全面的理解中央精神,并聯系當地實際情況貫徹落實,對于當前中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至關重要。
心中有民、樹立正確政績觀:
“干事創業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當好縣委書記,必須做到心中有民。”習近平在今年與縣委書記座談會上曾語重心長地說,縣委書記是直接面對基層群眾的領導干部,必須心系群眾、為民造福。早在浙江省工作時,習近平就提出一個尖銳問題:不能讓“平均收入”掩蓋住“不平均”現象。此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特別提到了扶貧問題。他說,扶貧工作必須只爭朝夕,決不能讓貧困地區掉隊。到2020年,如果貧困地區面貌改變不大,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是說不出口的。幾位縣委書記發言時,都談到自己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負。習近平說,在縣委書記這個崗位上,很多人都想干一番事業,這種想法和干勁必須有。談到自己當年在河北省正定縣的工作經歷,習近平強調,干事創業一定要樹立正確政績觀,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做工作自覺從人民利益出發,決不能為了樹立個人形象,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做到心中有民,必須把調查研究作為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說過,當縣委書記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要跑遍所有的縣區市。座談會上,他回憶起30多年前到公社調研的往事。“我在正定時經常騎著自行車下鄉,從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騎到滹沱河沙灘就得扛著自行車走。雖然辛苦一點,但確實摸清了情況,同基層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總書記在講話時特別關注到了各地的實際情況。他說,我們國家地域、條件差異巨大,不是簡單地一概而論。作為縣委書記,關鍵是要通過調研搞清情況,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